黄卫锋说港闸从曾经的南通城郊华丽蝶变为现代化北翼新城

发表于: 2022-03-01
原文链接
82

虽然今天的天气非常寒冷

但市北文体中心里却格外热闹

包括区领导在内的200余人

纷纷来到现场聆听港闸的“声音”

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嘘~~我们一起听听看!



时隔30多年重回港闸,虽然当初的校园旧址已经不在,但我们拥抱了一个巨变的、生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港闸……



12月8日上午,江海名嘴徐芹霞声情并茂朗诵《江海晚报》副总编王健撰写的《寻找消失的校园》,王健寻找曾经工作过的南通市二十一中的经历引发台下观众强烈共鸣,赢得阵阵热烈掌声。



当天,“江海名嘴话港闸”港闸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演讲汇报会走进市北文体中心,9名“江海名嘴”从不同角度,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港闸的动人故事。区委书记黄卫锋参加活动并致辞,区委副书记、区长、区政协主席曹金海等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全区科级领导干部200余人现场聆听演讲。


黄卫锋在致辞中说


此次演讲汇报会是对全区“大讨论”活动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次盛会。改革开放40周年,港闸建区27周年,全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十二五”以来,就实现了经济总量、服务业占比、建成区面积和城乡居民收入“四个基本翻一番”,经济总量由177亿元增长到36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7.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万元提高到近5万元,曾经的南通城郊华丽蝶变为现代化北翼新城。



自开展“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系列活动以来,港闸区精心组织了“江海名嘴话港闸”、“主流媒体聚港闸”、“市北先锋看港闸”、“青年歌手颂港闸”四大主题活动。


江海名嘴话港闸

市北先锋看港闸


主流媒体聚港闸


青年歌手颂港闸



“江海名嘴话港闸”

通过身在港闸或在港闸工作过同志撰写的亲身经历,来歌颂港闸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由江海名嘴在全区进行广泛的演讲,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港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从今年5月起,宋捷、王健、仇红、鲍冬和等9名新老港闸人在激荡着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热潮的港闸大地亲身感受,以亲历、亲见、亲闻的鲜活故事为蓝本,结合大量的采风素材,完成了各自的讴歌港闸改革开放巨变的作品。这些作品以独到视角,充分展现了建区27年来港闸大地发生的喜人变化,既反映了全区上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也体现了作者们的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

《思想解放的力量》让我们在辽远的钟声里,仿佛触摸到四十年前时代激荡的心跳,那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年份,一个改变共和国命运的元年。

港闸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时代,站在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港闸,高质量发展扬帆起航》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港闸: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是先贤所倡导产城融合的第一块试验田,是孕育“通商精神”之摇篮。

《我自豪,我是港闸人》以一个见证者的身份,向大家真实地汇报改革开放 40 年来,港闸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历史变迁和巨大成就。

《书写港闸生态美的华丽篇章》中说:“进则城市繁华,出则自然宁静,独占运河江景,执掌生态核心,畅享无限观景视界,绿色生活诗意盎然。”这是一位诗人对港闸优越生态环境的精妙概括。

《站在阳台看风景》以一名在外地读书的南通大学生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南通向上,生活向北”的港闸生活。

《寻找消失的校园》向我们娓娓道来,南通市第二十一中曾经的一名教师在寻找校园旧址中的回忆。

出生在港闸,工作在港闸,还一直居住在港闸……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起来倾听《行在港闸》。

“港闸是我的衣胞之地。半个世纪的人生之旅,我有太多的情感,烙上了这片土地的痕迹。”《我与港闸的不了情》讲述了一个港闸出身的媒体人,多年来对港闸的眷恋与深情。

春华秋实,大美港闸。这里的四季景色分明:春天桃红柳绿竞芳菲,夏夜流光溢彩似银河,秋季万顷良田稻花香,冬天百舸争流竞自由。《港闸四季歌》为此次演讲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改革开放40年,港闸不只收获了看得见的变化,更凝聚了敢于超越、勇立潮头的港闸精神,这是我们建设‘强富美高’新港闸的强大动能。”正如区委书记黄卫锋在致辞中指出的那样,港闸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高点定位、开拓创新,对标“一个龙头、三个先锋”定位和使命,努力以一流成绩创造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本文著作权归 @ 所有,经授权发布,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