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锋带队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开展对口协作交流
7月28至30日,区委书记黄卫锋带队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开展对口协作交流。宁强县委书记陈剑彬,宁强县委副书记、县长黎建军,宁强县政协主席张钧,汉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南通市对口帮扶汉中市工作组组长汤池,宁强县委副书记杨帆,宁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丁世鹏,宁强县政府副县长周明东,港闸区委常委何瑜燊等两地领导参加活动。
港宁对口协作第九次联席会议
29日,港宁对口协作第九次联席会议在宁强县召开。会议提出,港宁协作是党中央和省市委赋予两地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双方按照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的“向高处看、向深处走、向实处做”的要求,要进一步锁定奋斗目标、深化产业合作、加强工作互动。会上,港闸区委书记黄卫锋、宁强县委书记陈剑彬分别讲话。
黄卫锋表示,“港宁协作”就是要把宁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近年来,港宁两地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对口协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港闸将按照国家和省市委对口协作的相关要求,确保项目实施和宁强脱贫攻坚的序时进度紧密衔接,全力助推宁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他指出,港闸和宁强资源禀赋各异、产业优势互补,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两地要继续在产业协作上做文章,深挖合作潜力,放大合作成效。在文化旅游上,“人文+生态+衍生产品”的运营模式让青木川古镇的知名度广泛提高。当前,港闸正在积极打造文旅产业,宁强的好做法值得充分吸收借鉴。目前,港宁两地协作已延伸至街道、乡镇,乃至村、社区之间,两地要继续加大在医疗、教育和农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确保精准发力。
陈剑彬表示,今年是宁强整县脱贫摘帽的决战决胜之年,港宁协作工作组在宁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港闸为宁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力量。2017年以来,落地各类产业合作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5.346亿元。其中,汉水源系列养殖项目先后投苗生产,苏陕协作港宁产业园完成近2万平方米厂房提标改造,东润时装生产线,阳平关、大安等扶贫工厂、扶贫车间项目稳步推进。项目覆盖贫困村的占比达到89.5%,已带动全县4300余名贫困户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
他指出,港宁协作要继续拓展深度,打造一批体现中央精神、符合苏陕要求、具有港宁特色的扶贫协作品牌;共同做好“宁货进港”、“港企入宁”;提高开放融合水平,共建基础设施、共同开拓周边市场;密切人才队伍交流,继续实施扶贫协作人才交流与培训工程,加大劳务合作力度。
▲宁强县尚品田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片蔬菜大棚。
会上,港闸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宁强县委常委、副县长谢小兵汇报港宁协作情况。宁强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永明主持会议。港闸区向宁强县捐赠对口帮扶资金50万元。
走访调研
联席会议结束后,黄卫锋、陈剑彬一行进行走访调研。港宁产业园是两地探索共建的园区载体,也是宁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陕西东润纺织品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通过苏陕扶贫协作招商引资落户产业园,目前企业一期已带动当地居民就业200余人。黄卫锋指出,将劳动力当地转移是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既可造福当地百姓,又可发展当地经济。他鼓励企业在当地培养生产骨干和管理人才,将宁强当地特色与企业产品融合,将羌族文化与现代工艺结合,打造精品产品。
▲在家门口就业的居民在苏陕协作港宁产业园东润公司车间忙碌。
黄卫锋、陈剑彬一行还走访慰问了当地困难群众,先后考察汉水之春茶叶有限公司、苏陕协作——宁强县道地中药材深加工项目、羌绣传承与保护项目、特色水产养殖项目,现场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情况介绍,了解项目推进情况。他指出,好项目才能更好地帮助宁强发展经济,带动周边老百姓共同致富,让两地百姓更多受益。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把“咱们自家的事”办好、办漂亮,办得更有成效,为更多困难群众提供看得见的好处、摸得着的实惠。
区委办、区委网信办,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委、区农水局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后记
让“远亲戚”变成“好邻居”
2017年10月,在苏陕对口扶贫协作的大背景下,相隔1600多公里南通港闸和汉中宁强结对“联姻”。从此,两地因一江汉水而相连、因对口扶贫协作而相亲。
两年来,两地之间建立了“亲戚”般的情谊,从党政机关到民营企业、从医疗卫生到教育文化、从脱贫攻坚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多领域、跨行业、全覆盖,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两地之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既增进了感情,也收获了果实。“宁货入港”让港闸百姓不出家门即可品尝来自“亲戚家”的特产;“港企入宁”让宁强百姓无需离乡千里就能找到合适工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随着本周一港宁协作第九次联席会议的召开,两地协作迎来崭新的起点。值得期待的是,两地将立足各自资源特色、发挥产业优势互补,将合作空间不断拓宽。
我们相信,只要两地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把对口帮扶工作常态化开展,把“常走动”变成“勤来往”,“远亲”已然走成“近邻”。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
1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