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军说且行且思用水点亮城市,做活水系让雉水“动”起来
何益军
如皋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自“走帮服”活动开展以来,我自觉把工作阵地转向基层一线,通过“走、听、看、访、谈”,接了“地气”,掌握了一手资料;补了“缺课”,深入了解了实际情况;强了“观念”,牢固了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
page1.
走访 一线 大水暴露“与水争地”困局
去年6月29日,组织安排我到如皋工作。
7月1日至7月3日如皋市普降暴雨,东皋路、海阳路、万寿路等积水点和触目惊心的宏坝河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深理解老百姓迫切希望我们来解决。
▲走访宏坝河沿岸居民
今年3月初,我来到联系的宏坝社区,在走访百姓时有针对性问了关于“水”的问题,不少群众反应,如皋古城水系比较发达,形似一只“螃蟹”。
但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开发,出现了填埋河道、侵占河岸、覆盖水面等“与水争地”的现象,“螃蟹”水系变成了“碗底”水势,河道行洪能力不断消弱,河网水系调蓄能力持续下降,每年汛期如皋城变成了水城,被广大市民戏称“看海”。
page2.
多 措 并举 做活水系,让雉水“动”起来
5月19日,我带领水务、住建、环保、农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历史文化核心区的外城河、宏坝河、龙游河、茅雉河及水生态圈内的五里港、八里港进行了实地查勘。
▲实地踏勘宏坝河
▲考察龙游河水系
大家经过反复研讨、研究、论证,一致认为要对水系沟通、河道整治和闸站控制进行系统谋划,加快启动《中心城区水系规划》《河道蓝线规划》。
▲治理方案研讨会议现场
实施龙游河、宏坝河与外城河的沟通,启动茅雉河一期工程,前期研究创智湖,构建引水、调控、净化于一体的水利工程系统,确保水“引的进、流的动、排的出”,促进水质明显改善,打造“最干净的水体、最安全的排涝、最怡人的绿化、最优良的人居”的示范工程,呈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新风貌。
案例①
龙游河是如皋人心中的“母亲河”,龙游河之于如皋人的情感,是大家童年的守望,更是他们忘不了的乡愁。用一位如皋在外乡贤的话说,“是龙游河的水把我养大的,现在只能眼睁睁地心痛。”
▲龙游河整治前后对比图
今年,我们下决定计划分两期疏通龙游河,一期把龙游河打通至宁海路,二期打通至外城河。目前地块搬迁已结束,河道施工图设计已完成,年内将完成一期工程。
案例②
宏坝河是老百姓眼里的“龙须沟”,“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有水、平时是污水”已成为常态,真正成为老舍笔下的“龙须沟”。
▲宏坝河整治前
“龙须沟”是老百姓对这条河的戏称,透露出的是几分无奈和烦恼,然而更多的却是期盼。
▲宏坝河整治中
今年,我们把宏坝河西段整治作为民生实事工程,截污、清淤、绿化、景观一步到位,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城市的一条生态大走廊、居民的“近水岸线”。
▲宏坝河整治规划效果图
案例③
茅雉河是沿河群众的“民生河”。3月19日,如皋市茅雉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涉及河道新建、涵洞新建、河道拓竣、清淤疏浚、闸(站)新建等内容。可以说该项目的开工打响了如皋城市水系建设的“发令枪”,该河的开挖将有效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度。不久的将来,茅雉河将成为两岸居民的景观河、嬉戏园。
▲茅雉河整治中
▲茅雉河整治规划效果图
此外,我们通过水系沟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拆坝建桥等多种措施,整治绣品河、皋南河等11条黑臭河,促进城市水系持续健康发展。
▲红星河整治前后对比图
在古龙游河、五里港再开挖两个湖,提高城市综合水面率。结合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拆涵、拆坝建桥,打通城市河道关键节点,保障河道过流能力。新建或改造水闸,实现城东22平方公里水系独立封闭建设,提升区域水系调控能力。
page3.
且行 且思 用水点亮城市
“如皋”古语译为去水边高地的意思。可以说,如皋就是一座与“水”共生的城市:它面水而居,得名源于水,闻名因于水,发展成于水,地因水而旺,人因水而美。
▲如皋城区一角俯瞰
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外圆内方”形似古钱的水系格局,孕育了如皋厚重而独特的古城文化、商业文化、长寿文化。
▲如皋母亲河——龙游河水系俯瞰
水是精灵,滋养一方民众,塑就一方文明,也孕育着一个区域的发展生机。用水点亮城市,让“雉水”动起来。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
1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