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标说海安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发表于: 2022-03-01
原文链接
161

会议现场 姜明 摄

  6月29日,南通大学—海安市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在南通大学举行。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南通大学副校长丁斐、蒋乃华,我市市委书记顾国标,市委常委、副市长卢忠平,副市长张为峰以及我市科技局、人才办等部门和各区镇负责人,56家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纺织、电梯、节能环保等产业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顾国标对南通大学长期以来对海安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特色、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情况。他说,近年来,海安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战略定位,全力打造江苏东部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地区、宜居宜业幸福之城,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2017年,在南通“四个全面”综合考核和项目建设综合考评中双双获得九县(市、区)第一,保持了在南通持续领先的良好态势。 
  顾国标说,长期以来,海安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形成了基础雄厚、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海安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努力构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海安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的政策,营造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前不久,又研究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创新创业者正在海安这片热土上成就着自己的人生梦想,海安正日益成为长三角北翼高端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顾国标说,南通大学历史悠久、人才济济,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和人才团队。集聚南通大学的创新创业资源,既是海安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借梯登高的关键之举,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再创发展优势的长远之策。长期以来,海安与南通大学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近几年,我市企业与南通大学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30个,其中广达集团、兴华胶带、恩达设备等企业与南通大学合作共建了校企研发平台。此次海安与南通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12项校地合作及校企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意味着海安与南通大学的合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海安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海安转移转化,努力打造南通大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在重大载体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南通大学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为我市打造“产业高地、幸福之城”增添强劲动力。 
  浦玉忠表示,学校将站位高远,与海安市政府和企业同频共振,全面融入海安产业发展,积极服务,主动担当,围绕省委赋予南通“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重大使命,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海安样板,推动双方取得更多合作硕果。 
  浦玉忠说,南通大学各学院将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海安市企业的项目技术需求,明确重点合作领域,制订相应规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做到精准对接,项目落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他表示,通大将发挥拥有大型科研设备、研发人员多等资源优势,创新实施“研发在通大,创业在海安”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真正实现与海安的无缝对接,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海安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企业科技创新化解难题,确保双方的合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活动期间,蒋乃华与卢忠平代表双方共同签订了南通大学—海安市深化全面合作协议。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海安分中心、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等12项校地合作及校企合作项目同时成功签约。 
  卢忠平介绍了我市创新创业及相关政策情况。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分别作了项目成果推介。与会人员观看了海安市宣传片。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本文著作权归 @ 所有,经授权发布,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