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勇:弘扬精神特质 争当实干先锋 推动通州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当前通州多重战略机遇交汇叠加,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历史风口,区委、区政府为切实扛起“挑重担、扛重责”的政治责任,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提炼出“激情奋斗、创新争先、务实担当”的新时代通州干部精神特质。全区上下要弘扬精神特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要保持创新制胜的决心定力。打造新高地、建设硬核区,关键在于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创新改革。近年来,我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能级不断提升,但对标先进地区,企业运行质态、科技含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要持续激发载体活力、放大使用效益,突出专业化、市场化导向,加快科创载体运行模式创新,探索“人才+项目”“人才+产业”引育模式,搭建“高精尖缺”人才梯队,持续提升区域创新浓度。
二要增强协调发展的主动意识。协调发展是行稳致远的内在要求。产业发展上,要聚焦“一主一新一智”和现代家纺、现代建筑“3+2”产业体系,精准对接上海、苏南制造业资源外溢,紧盯产业链薄弱环节,更大力度补链延链强链,打造产业地标。始终把质量效益放在第一位,着力引进“含金量”“含新量”项目,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城乡融合上,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抓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硬配套”,优化文化教育等“软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更多“农民”向“市民”转变。
三要绘亮绿色生态的发展底色。近年来,我们以超常决心、超常举措,啃下了一批硬骨头,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对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要求,我们要久久为功,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国省考断面水质等关键指标持续向好达优。要守牢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落细落实十年禁渔任务。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推进城市美化绿化工程,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四要激发开发开放的动力活力。要紧紧把握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有利条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畅通经济循环,为通州发展争取更优条件、赢得更大空间。在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上下功夫,坚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大力开展“走出去”“引进来”,推动高质量参与实施RCEP若干措施,打造内外贸协同发展高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66条举措,打响“万事好通、周到有解”品牌,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世界500强企业等发展动向研究,灵活运用捕捉招商信息的10条路径,为打造新高地、建设硬核区提供强力支持。在强化园区支撑上做文章,围绕构建“1+3+N”产业承载体系,做大做强南通高新区,大力推进二级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度。同时,进一步审视镇(街)工业集中区规划和功能集聚,盘活存量资源,调优产业结构,提升贡献份额。
五要保持民生共享的初心情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们坚决扛牢民生责任,持续办好各类民生惠民实事,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锚定民生坐标,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诉求,从实从细落实“六保”工作举措,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聚焦大学毕业生、转移劳动力等群体,优化就业服务,不断拓展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面,促进区内外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加大养老、文体、保障性住房等领域投入,健全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增加老百姓“隐性财富”。统筹发展与安全,在提升发展高线的同时,坚决守牢底线。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严密防线,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强化各类风险研判预警,以现代化手段抓牢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风险防范化解,努力营造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让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强烈、更可持续。
精神凝聚力量,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激扬“激情奋斗、创新争先、务实担当”的新时代通州干部精神特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动通州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
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