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真要求,要以稳产保供为核心,抓好粮食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给
2月16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进会召开,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南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动员全市上下把握新要求、扛起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海安“新三农”工作新局面。市委书记于立忠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亚曦,市政协主席李春旺,市委副书记张浩,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杨善彤等市四套班子负责人参加会议。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努力克服疫情反复冲击、极端天气多发等不利因素影响,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粮食产能再攀新高,农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富民强村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创新纵深推进,“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列省“进位第一等次”。
于立忠指出,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重大战略目标,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省委和南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都鲜明地把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市作为“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和总牵引。奋进现代化新征程,我们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聚焦综合产能强、科技装备强、产业主体强、功能效益强、竞争能力强“五个强”,准确把握农业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的重要任务,高质量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充分释放农业农村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更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行稳致远。
于立忠强调,农业强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海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农业强市建设的海安路径。要突出“头等大事”,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抓数量提质量,高质量粮食生产抓面积扩产能,高品质食物供给抓多元增效益,持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坚持“双轮驱动”,一方面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另一方面用好农村改革“关键招”,持续释放科技改革动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增动力、添活力;盯牢“重中之重”,围绕我市“五个一”产业提升工程,坚持特色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持续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加快乡村建设,在强村上求突破、在富民上见实效、在宜居上塑形象、在善治上出实招,持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聚焦重点、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产业提档升级、绿色发展为导向,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标杆区、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
于立忠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靠干,要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始终坚持四个优先,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加快转变工作作风,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坚强保证。广大村党组织书记要带着感情、带着使命,脚踏实地扛起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争做学习创新型、勤劳致富型、务实清廉型村党组织书记,切实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谭真指出,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是:立足市情农情,锚定打造新时代“苏中新鱼米之乡”目标,全方位夯实粮食生产安全根基,实现稻麦单产全省十八连冠。聚焦发展“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高质量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市。
谭真要求,要以稳产保供为核心,抓好粮食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给,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以园区创建为抓手,把牢创建标准、狠抓园区建设、凝聚创建合力,前延后伸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链,巩固提升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全方位提高产业发展质效。要以群众期盼为导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扮靓镇村环境形象,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全方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促进农民就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方位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要以优化治理为保障,加强组织建设,深化乡村治理,强化平安建设,全方位打造和谐稳定局面。
张浩主持会议。
会议表彰了2022年度农业农村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递交了责任状。李堡镇、三零面粉、墩头镇墩头村负责人及十佳高素质农民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滨海新区富港村、曲塘镇、天成科技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
市领导严长江、王巧荣、储开泉、赵剑波、陈兴俊、夏卫军、周平、丁兴育、李如生、陈锦璜、张羽翼、钱义华,市人民法院院长秦昌东参加会议。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
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