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并要求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委赋予南通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光荣使命,作为南通的重要板块,通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努力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城乡品质、民生幸福、干部作风上实现新提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在通州成为美好现实。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以赴提升载体能级,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引导家纺、建筑两大传统产业瞄准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让两大产业迎接朝阳、焕发活力。聚焦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未来产业,有重点、分梯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通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力争三大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全力推进项目招引。充分发挥南通高新区、区投资服务中心、各镇街三支招商队伍作用,紧盯重特大项目、科创人才项目和外资项目,扎实开展赛马制招商,健全重大项目落户研判机制,确保新落户重大项目50个以上,百亿级项目实现新突破。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健全扁平化协调模式,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3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构建梯次产业平台。加快完善“1+3+N”产业承载体系,“1”即发挥南通高新区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深耕重大项目和科创项目,打造一流的国家级高新区,确保在全省开发园区综合评价排名中挺进前十。“3”即依托平潮、石港、金沙等经济强镇集聚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与南通高新区的互联互补,分别打造科技创新区、北部产业引擎和都市工业产业园。“N”即支持其余镇街盘活资源、积极挖潜,加快破解项目建设要素瓶颈,招引落户优质项目。今年以来,我们全力以赴稳生产、扩投资、促消费,经济运行开局良好,1-2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8%,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2%,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下一步,我们将常态化抓好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以全方位、精准化、高质量的涉企服务,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并购重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确保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20亿级企业总数达到10家以上。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与大企业的配套合作、协同发展,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行业“单项冠军”。定期召开企业上市会议,对拟上市企业实施“白名单”管理,确保全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家,入轨企业3家以上。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整合区属国有公司的科技板块资源,加快筹建科创人才集团,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爆发力强的创新型项目,确保新引进科创项目100个以上。深入推进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加快科创项目产业化步伐,加大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确保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实施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行动,做强做优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等重点孵化载体,打造南通沿江科创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首要承载地。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落实好国家、省市扩内需、稳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研究制订升级版营商环境政策,推动行政审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办”等拓面提质,强化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打响“万事好通、周到有解”营商服务品牌。大力弘扬“坚苦自立、创新致远”通州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通州作为涉农区,既要推动城市能级与南通主城区相匹配,更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将依托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南通绕城高速等工程建设契机,站在更高层面谋划城市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围绕南通新机场这一未来重要的“对外窗口”和南通西站这个对接长三角核心区的“西部门户”,全面构建“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一体”即围绕南通新机场提前规划布局新城区,突出“公园城市”理念,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教育、文体、医疗等项目的布局建设,力争在新机场投入运营前建成展示南通形象的靓丽窗口。“两翼”即高标准建设平潮科技新城和川姜家纺新城,平潮科技创新区依托高铁、地铁优势,统筹重点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招引总部经济、创新项目等高端业态,打造通州西部产业集聚的创新高地;川姜围绕南通家纺城,加快完善品质居住、文体娱乐、商务会展等配套功能,着力培育高品质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围绕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培育成果,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抓好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6万亩,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深入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作用,引培农业重大项目20个、市级以上家庭农场10家。加大财政、项目、人才等政策向农村倾斜力度,提升村级组织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不断提高村营收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反馈意见整改,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空气、水质、土壤三大巩固提升工程,确保所有市考以上断面稳定优Ⅲ,PM2.5和臭氧浓度实现“双控双减”、土壤环境持续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答好民生之问,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发挥公共投资、重大项目带动就业和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作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快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着力点,稳步推进各类教育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着力解决好优质资源供给、城乡师资均衡、教学质量提升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大力推进医疗资源建设,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后疫情时代”卫生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涵养社会文明新风。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放大“童声里的中国”青少年美育工作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自信、包容、求实、创造”的新时代通州城市精神,提升全社会向心力凝聚力。高度关注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以四套班子领导包案化解为抓手,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抓干部队伍精气神和基层战斗堡垒为重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持续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抓好“新时代通州干部精神特质”大讨论活动成果转化,将“激情奋斗、创新争先、务实担当”的精神特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组织实施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和作风提优“两大行动”,常态化开展机关作风整治,着重解决少数党员干部推诿扯皮、拈轻怕重等现象,以过硬作风助力通州高质量发展。持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深根工程”,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落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常态化组织基层党建季度巡查观摩,实现互查互学互比互促,以点上经验推动面上提升。强化基层“领头雁”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研判,及时选优配强,为通州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以“全域推进廉洁通州建设”工程为抓手,精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维护亲清政商关系,用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从政治高度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强化定期督办,拧紧责任链条,形成责任闭环,确保整改件件有落实、条条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