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军:在长三角合作发展中寻求“最大增量”

发表于: 2023-11-29
来自 如皋发布
原文链接
56

11月28日

新华社《瞭望》特刊
关注如皋


全 文 如 下

▼▼▼

如皋是南通跨江融合发展的重点支撑,也是沪、苏、通“小金三角”的支点和长三角北翼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随着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加快推进,如皋将凝聚更强大的创新合力,全面融入大都市圈,打造产业协同创新的县域模式。

——找准定位,加速“跨江融合”。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深入实施,既为如皋充分承接上海和苏南在贸易、科创、服务和制造等领域的外溢效应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为如皋全方位融入苏南、全面对接上海、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在“跨江融合”背景下,如皋将在重大规划、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打造等方面加强与上海、苏南协同对接,大力实施整体“强链”、高端“补链”和终端“扩链”工程,壮大更具优势的产业链条、打造更高层次的创新平台、招引更为优质的产业项目、汇聚更高精尖的创新人才。

——协同发展,寻求“最大增量”。


基于自身与科创核心城市间在城市层级、政策条件、资源禀赋等方面不对等的地位关系,要实现双赢,不能被局限于“存量竞争”,必须在合作中寻求“最大增量”。

近年来,如皋以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一线孵化+如皋转化”“大城市总部+如皋产业协同基地”“产业概念认证中心+如皋中试熟化基地”的县域模式,以11个专业化园区和4个科创飞地为载体,主动承接上海、苏南科创资源的溢出效应,深入开展产业、科创协同合作,扮演好“制造业基地”的角色,释放创新合作增量。

通过将合作触角延伸到科技成果的发源地,如皋抓早、抓优、抓储备,提前布局发展氢能储能,合成生物学等未来产业,全力引进契合本土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核心技术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成长性科创项目,依靠资本助力、产业孵化,帮助更多优质早期项目走向产业化。


——服务至胜,实现“换道超车”。


现阶段,在产业科创领域,“内卷”正成为常态,过去拼资源、拼政策的竞争“赛道”已面临瓶颈。

如皋深化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建设,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人才服务、民生服务,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全力构建适应区域创新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以构建集成服务链为目标,如皋首先推动党员干部转作风、换思路,拿出眺望“最高峰”的眼界、勇闯“无人区”的锐气,营造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环境。其次,把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治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环境,是打造一个城市吸引力的关键。让人才赢得最充分的社会尊重,让创新得到最给力的激励扶持,才能让城市涌动持续不断地发展活力。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本文著作权归 @如皋发布 所有,经授权发布,不代如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