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华:推进长三角跨江融合发展 共建上海“北大门”

发表于: 2022-02-09
来自 县文广传媒中心
原文链接
128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如何加快接轨上海,通过跨江融合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成为江苏代表口中的高频词。全国人大代表、县委书记潘建华在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上海“北大门”,仅靠南通一城一市之力还不够,亟需多方共同努力,携手共建,共同推进长三角跨江融合发展。

潘建华接受采访时说,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指出,“上海和长江流域的关系,应从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转变为与长江流域交流和合作的龙头。”这意味着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和合作除了项目、信息、产业等方面的交流,甚至还包括规划的对接等等。而在不久前召开的江苏省党代会和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李强先后两次为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南通发展把脉指向,要求把南通建设成为上海“北大门”,加快把这只江苏发展的“潜力股”打造成绩优股。种种迹象表明,南通已站到新的风口,但建设上海“北大门”,仅靠南通一城一市之力还不够,亟需多方共同努力,携手共建。

潘建华介绍,上海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有着优越海洋资源和广阔腹地的如东,接轨上海、融入上海,与上海搞好区域合作具有地缘、资源、经济、人文等诸多优势与条件。特别是沪通长江大桥通车以后,区位条件大大改善。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和省战略的深入推进,南通、如东更是迎来多重发展机遇。

这“北大门”该怎么建、怎么打开?潘建华认为,南通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年将突出接轨上海,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上海“北大门”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几年,南通每年都把年度接轨上海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及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南通与上海在产业融合上,已实现了“456”,即近4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50%的企业与上海合作,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南通每年引进上海或通过上海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左右,实际完成投资额200亿元以上。在园区合作上,与上海共建了7个合作园区,占全市园区总数的六成。早在多年前,如东也开始推进跨江融合、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融入上海一个半小时经济圈等发展战略,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加强与上海的联系和对接,积极争取在产业、要素、物流、政策、城市功能等方面与上海实现“大融合”。尤其是,近年来如东重大项目建设、沿海开发开放、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特色产业板块培育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初步形成了在“跨江融合”中不断激发新动能,在“紧密接轨”中跑出发展加速度的良好局面。

潘建华认为,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按照行政推动常态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社会服务同城化、交通运输便利化的原则,深化对接,深度融合。要在接轨上海、融入上海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有效对接好上海、苏南高端资源的外溢,适应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抓好产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工作,把好环保关,实现先进制造业发展更大突破。其次,要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提高首位度,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从而使“北大门”外在形象上与上海匹配,内在水平上向上海看齐。另外,要高度重视人才集聚。接轨上海、融入上海,人才是第一要素,要大力实施人才培养集聚工程,现在应特别重视吸引在外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发展,要出政策、拓空间、创平台。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本文著作权归 @县文广传媒中心 所有,经授权发布,不代县文广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