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通讯》刊发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署名文章

发表于: 2024-04-24
来自 启东发布
原文链接
174

近日
《江苏通讯》2024年第3期
刊发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
署名文章
《向“新”而行 以“质”取胜 抓实抓细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全文如下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启东将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坚持向“新”而行、以“质”取胜,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不断以创新之力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启东新实践中攀高争先。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启东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政策等协同发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效打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链条,努力把“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深化省创新型示范市建设,加快建设长三角高校启东研究机构集聚区,做大做强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建成启用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医药制剂中试基地,加快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实体化运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更多优质载体平台。发挥“南通好通”“左右逢源”的优势,主动策应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瞄准北上广深、苏南等科技型企业、高校院所“富集区”,高频高效开展科技招商活动,精准招引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科创项目。更加突出创新协同,高标准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北岸先行区重点合作园区建设,积极对接上海、苏南的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等优势,主动承接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全力打造长江口“南有临港、北有启东”的产业生态圈,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引进项目八成来自上海





以产业转型为重点,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根基。启东将聚焦龙头牵引强链,深入实施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行动,排摸更新2024年规模企业培育库、新增长点明细库,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话语权。聚焦关键环节补链,系统梳理海工船舶及重装备、电子信息及半导体、生命健康等产业的薄弱环节,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就到启东、海工船舶就来启东”的产业地标。聚焦高端攀升延链,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攻坚行动,推动高端机械装备、电动工具等传统产业强筋壮骨、增值升级。聚焦未来产业建链,紧盯未来网络通信、生物技术、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科技最前沿、产业新赛道前瞻布局,以“有心插柳”的自觉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有利契机,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启东将加快推进远海海上风电、百万千瓦滩涂光伏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吕四港经济开发区(近)零碳园区,大力发展符合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产业,使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多、“含碳量”更低。

钢铁巨人”列阵长江口





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动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启东将围绕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活发展动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区域一体化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发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举措作用,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以“用户思维”抓营商环境,加快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出台政务服务标准体系4.0版,落实落细68条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探索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新路径,大力推广“信用+双随机”“触发式”等监管模式,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市持续打响“万事好通·益启企”营商环境品牌





以人才集聚为支撑,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更是制度变革的推动者。启东将聚焦产业需求和企业实际,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东疆英才、启才回启计划,办好科技人才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大力引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让“首站启东、首选启东”成为各类人才的共识,为启东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以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深化“启创无忧”工程,增强人才学会、青年人才驿站服务功能,优化升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才政策,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新生态,让各类人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人才公寓





来源:江苏通讯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本文著作权归 @启东发布 所有,经授权发布,不代启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