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凌屹参加新华网访谈

发表于: 2022-02-09
来自 通州要闻
原文链接
254

1.jpg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凌屹(左)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新华网 唐杨摄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戚轩瑜 杨梦奎)6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凌屹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
  新华网:项目建设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工作全局,事关发展大计。南通市通州区是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凌屹:当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正处于长江经济带建设、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等多重国家和区域战略机遇叠加的交汇点,全力打造以南通高新区为核心的“两区四园”六大主力平台,通州全面开发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随着沪通铁路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兴东国际机场扩容升级,通江达海、畅联天下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通州正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去年来,咱们通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0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1亿元,同口径增长5.8%。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主线,在工作中,我们突出了“快节奏”、“大招商”、“零障碍”这三个方面。
  譬如,通州以“一切为了项目”为原则,深入落实不见面审批(服务)制度改革,组建专门队伍,实行全流程代办服务,项目推进效率明显提升。
  此外,通州紧扣国家高新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先后落户创新创业项目28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558人。目前,人才创业成功率超50%,人才创业企业实现挂牌上市3家、进入上市轨道3家、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实现了人才优势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互动,多次获评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
  新华网:通州是如何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社会政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凌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17年,通州区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78%,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具体来说,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老百姓的“口袋”更鼓了。我们围绕群众收入由“单一渠道”向“多元渠道”拓展,健全区镇村三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高度重视做好农民、低收入人群和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增收工作,积极拓展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等增收渠道。
  二是宽维度健全政策体系,社会保障的待遇更好了。我们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从广覆盖向提质量升级;围绕“住有宜居”,构建起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围绕“老有颐养”,推进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三是均等化配置公共资源,群众享受的服务更优了。我们大力推进公共资源由“扩大供给”向“优质均衡”发展,围绕“学有优教”,不断优化中小学布局;围绕“病有良医”,着力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围绕“乐有其所”,实施“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
  四是大力度推进环境提升,城乡的“颜值”更高了。一方面,我们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共建共享,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推动城市精建细管。另一方面,坚持“国标”治污,主动回应“民标”诉求,项目化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新华网:推进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请问通州区在生态治理方面,是如何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
  凌屹:这几年,南通市通州区始终把优良生态作为加速转型的“绿色引擎”,通过“加减乘除法”,厚植生态优势,努力走好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既能富裕百姓又能保护生态的发展新路。
  一是做好环境设施“加法”。大力推进截污、控污、治污等工程,近年来新建污水处理厂19座,新增城镇污水管网150余公里,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公园体系,全区造林绿化面积达37.9万亩,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3%。
  二是做好排污总量“减法”。从源头为生态环境“减负”,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严控新增过剩产能,严禁新上化工项目;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全面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开展“三河三行业”整治,推进河岸共治。
  三是做好生态创建“乘法”。我区在南通市率先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在江苏省率先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生态创建系列活动,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居)192个,其中省级生态村22个,实现生态镇全覆盖。同时,落实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严守开发边界红线。
  四是做好环境问题“除法”。系统化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落实差别化环境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此外,在全市率先成立食药环犯罪侦查大队,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开展环境执法“亮剑”行动,保持了铁腕治污的高压态势。
  新华网: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地方发展目标的热词,通州区下一步将如何实现此目标?
  凌屹:通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崇学之乡”和“平安之乡”。当前,通州正致力于打造立足扬子江城市群、服务上海大都市、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腹地、创新智谷、城市绿洲、幸福家园”。这四个定位,也是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通州的具体实践。对此,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腹地。推进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新地标,加快家纺产业、建筑产业与新业态新技术融合发展;加快开发园区功能提升和制度创新,鼓励每个园区打造1个主导产业,扶持壮大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以动能转换为驱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智谷。围绕产业高端发展需求,提升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利用能力;加强载体建设,提升孵化平台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壮大南通高新区“国字号”平台;实施“510”英才计划、通籍人才归雁计划,加速集聚产业领军型、创新引领型人才;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培育科技“小巨人”,今年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
  三是以生态优先为引领,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城市绿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严把环保准入门槛,严守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加快“一区一岛两园”建设,开展“集镇环境提升行动”;推动环境监管向最基层延伸,完善“大环保”综合执法机制,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样板区。
  四是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幸福家园。对照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持续补短板,优供给。同时,深化平安通州、法治通州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特别是要围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细化健康扶贫、保障兜底、慈善济困等措施,建立完善长效稳定的脱贫机制。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本文著作权归 @通州要闻 所有,经授权发布,不代通州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