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华说如东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反腐利剑高悬

发表于: 2022-02-07
原文链接
477

    9日,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通日报》执行总编张俊带领“砥砺奋进的五年”采访组来到我县,县委书记潘建华就如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接受了《南通日报》专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提出“两聚一高”战略部署并对南通提出建设上海“北大门”目标要求,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如东,把握住了怎样的机会?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如东又将如何完成跨越转型?潘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详细阐发上述问题,以决策者的眼光,审视如东发展全局,畅谈宏观战略思考。


    谈五年历程:概括为六个“度”

   “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潘建华说,可以概括为六个“度”。

    一是综合实力有高度。GDP年均增幅超过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2011年翻了一番,工业应税销售突破千亿大关,全国百强县排名前移至第51位;二是特色发展有亮度,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壮大;三是项目建设有力度,近两年全市项目建设综合考核中,连续4个季度位居第一方阵;四是沿海开发有速度,随着洋口港一类口岸正式开放和一批世界500强、国企、央企等重大项目落户,沿海开发质态和贡献份额不断攀升;五是改革推进有深度,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机制以及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动力与活力;六是民生保障有温度,以每年20%左右的增速增加社会民生支出,教育水平、公众安全感领先全省,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谈发展主线:“3+1”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从决策者的角度,为新常态下的如东发展整理出一条线索,潘建华将之归结为“3+1”体系。

   “所谓‘3’,是三个目标定位。首先是致力于将如东经济实力,尤其是总量提升上去,其次是城市建设,三是完善交通。”潘建华表示,经济总量意味着综合竞争力,城市建设重在提升城市品质,而完善交通,则是要实现“从有到优”,同步进入高铁时代。

   “1”就是一个保障,即全面从严治党。潘建华说,就是坚持以党委责任为主体,以作风建设为主切入点,坚决反对“四风”,坚持反腐利剑高悬,最终的目的,是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这是思想的“压舱石”,也是行动的“推进器”。

   潘建华说,具体抓手体现在六个方面,即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深化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以聚焦民生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以铁腕治污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富民增收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以“城建三年大会战”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谈产业升级:向五百亿千亿级企业、行业、板块迈进

    潘建华说,如东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层次提升。

    一个剖面是,如东坚持做好取长补短文章。利用独特资源禀赋,致力新能源全产业链打造;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在重特大项目上求得突破;围绕提升发展质效,重点打造科技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加大“小巨人”企业培育,促进存量企业做优做强;注重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另一个剖面是,我县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审慎而果断。以风电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以中天科技为代表的智能通讯装备,以及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已形成战略布局,潘建华一一列举,“它们当中有的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有的发挥着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有的正在强链补链,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

   “整个‘十三五’期间,超500亿元的企业,超1000亿元的行业,超1000亿的板块,我们都有相关规划。”潘建华表示,其中大部分规划,以目前的发展基础衡量,“十三五”期间完全能够实现。


    谈绿色发展:定下两个“小目标”

    化工产业和绿色发展之间如何平衡,群众关注度很高。

   “我想,如何对化工行业、化工园区进行转型升级,这是回应老百姓关注的重点。”潘建华主动谈到,县委、县政府坚定决心,正推动这一产业经历深刻嬗变。

    产业结构上,杜绝继续发展包括原药、制剂在内的农药企业,引导人体用药生产从原药向制剂转变;产业层次上,对区内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进行优化;技术支撑上,园区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大量外部合作,尽全力解决“三废”治理问题。“最终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绿色环保低碳的省级示范园。”潘建华说。

     推动化工产业“涅槃重生”,政府资源配置将从中发力。潘建华阐述,化工产业坚决不在现有范围外做任何增量,目前100多家企业也将会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到60甚至40家左右。基于与大量科研机构的合作,目前园区的“三废”治理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来说都属最为全面,这为园区转型创造了很好条件。“今后园区将向科技环保型转变。”这是潘建华透露的另一个“小目标”。


    谈深化改革: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进行有益探索

    以深化改革为抓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潘建华认为,除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重点领域落在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上。这是他一直关注的课题。

     “利用好现有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源,以及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现代金融工具,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使政府能够筹集到资金,对如东而言是现实需求。”发展的同义词是投入,处于跨越发展期的如东,五年来已在载体建设、港口打造、交通转型、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如何继续做大资金盘子?如东一直在进行各种有益探索。

    “我们的做法,一是用好用足各种金融工具,二是多转向政策性银行筹资,三是政府融资平台向实体化转移,进行实体化经营。”潘建华说,从深化改革的内涵区分,“放管服”是软实力,而改革发展还必须有硬实力支撑。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才能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谈富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内外挖掘土地潜力

   如东是农业大县,潘建华对富民增收工作十分关切,思路也很清晰。除了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基础,他认为重点在于深化农村改革,内外挖掘土地潜力。

     “一定要把土地‘三权’流动起来,才能激活农村金融要素。”潘建华透露,如东正在袁庄镇进行土地权利证券化试点,通过土地权利抵押,为农民获取创业资本。

     其次是对土地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我总在想,土地流转达成的增收还不够稳定,制度形态比较初级。如何从1.0版向2.0版迈进,让老百姓从打工者变成股东,共同分享增值,需要更复杂的制度设计。”

    再次是发挥二产带动作用。除了引进工商资本发展农产品加工,在重大项目突破中,如东也有意选择“四合一”(资金密集型、科技驱动型、低碳环保型、用工密集型)项目,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

    谈到如何破解当下的土地流转困局,潘建华认为,重点是不要将风险锁定在自己手上。一方面是让年轻人回流,导入金融要素自己干,这是一个大势。对于没有创业能力者,通过股份合作社形式分担风险。“就传统农业自身体系来说,大的方向就这两条路,我们都在试验。”


    谈未来愿景:奋力跑出跨越发展“加速度”

    “如东过去发展得滞后一点,位置偏远一点,基础设施落后一点。但如东不会永远做一个‘跟跑者’,我们的目标是坚定的,就是通过不懈努力,跑出‘加速度’,实现跨越发展。”

   潘建华说,通过过去几年实践,全县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充分认识到“十三五”时期对于如东跨越发展的关键意义。在他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

    而今后一段时期,还要在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要让干部队伍继续提振“精气神”,进一步地适应现代经济形势变化,提升驾驭全局工作能力。二是抓好重特大项目落户,产业项目产出。三是通过产业导入、城市建设来改变人力资本结构,增强对人才特别是80、90后年轻人才的吸引力,打牢转型发展中“人”这一基础。四是以标志性思维对标找差,在企业运行、行业发展、板块打造、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调高标准,提高目标定位。

    潘建华对《南通日报》记者表示,坚持以转型升级为统领,通过推动思想理念、行政服务、产业园区、城市交通、民生事业五大转型,如东未来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为南通新一轮发展争做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本文著作权归 @ 所有,经授权发布,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