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勇说,通州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区
图为2020南通市科技镇长团十周年峰会暨百校百企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签约现场。 陈啸天 摄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科技镇长团走过了辉煌的十载春秋。10月27日上午,2020南通市科技镇长团十周年峰会暨百校百企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在区行政中心举行,国内外重点高校院所专家教授、省第十三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及历届科技镇长团成员代表、名优企业负责人等齐聚通州,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共推校地企高效合作。
副市长王洪涛,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凌屹,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少勇,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海燕等领导出席会议。
通州是苏中、苏北首批开展科技镇长团工作的县(市)区。自2010年起,共有来自全国65家高校院所和省级机关的11批次103名团员前来任职,将派出单位的智力优势、科技成果与通州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相结合,全方位多层面推动校地校企合作,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水平、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少勇代表区四套班子首先致辞。他说,通州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区,“双铁+双机场”时代即将来临。机遇不仅属于通州,更是广大优秀人才实现梦想、创造价值的机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来通州走走、看看,感悟通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通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气息,宣传通州、推介通州,为通州全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凝聚更多智慧、增添更强动力。通州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广阔的胸怀、更加开放的姿态,用重磅政策凝聚人才,用最优生态留住人才,让通州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最铁“合伙人”。
风雨十年,砥砺前行,科技镇长团成员始终聚焦地方发展所需、基层所急、企业所难。省第十三批科技镇长团通州团团长、副区长殷雅竹表示,作为通州科技镇长团的一员,她深切体会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后将带领通州团成员,围绕通州经济发展中心,牢记使命守初心,且行且思做中学,进行广泛深入研讨,充分发挥所学所长,凝心聚力,献计献策,为通州科技和人才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南通市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服务基层发展的新路径,依托百校百企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开辟了以高校资源为主体、企业研发为主阵地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集聚通州,打通了高校成果到企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活动现场,清华大学与南通山口精工机电有限公司就“5G基站散热风扇用微型球轴承”项目、西安交通大学与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就“铝电解电容器电解液添加剂研究及固液混合型电容器开发”项目签约。
王洪涛就做好科技镇长团工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出要求。他指出,十年来,科技镇长团积极牵线搭桥,打通了创新驱动发展最后一公里。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了历届科技镇长团的心血汗水,也必将鼓舞激励接过“接力棒”的队员以前任为榜样和标杆,再创新的佳绩。科技镇长团与科技最紧、离基层最近,对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认识更深刻,要珍惜当下,牢牢把握担当作为的最大风口,把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引入进来、整合起来,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能。要展望未来,在集聚更大创新动能上再加码,在汇聚更多人才力量上再添彩,在提供更强科技支撑上再鼓劲,积极探索产才对接、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新路径,共谱校地校企合作新华章。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创业的主体。通州区委组织部审时度势,精心制作并现场发布“南通州人才”线上招引平台,推动人才线上对接,实现一网通办。
会上,徐海燕作通州人才发展环境专题推介。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
1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