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强调生态环境已成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守的底线,要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9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会暨污染防治攻坚动员会召开,部署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两项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各镇(区、街道)、村(社区)全体干部在分会场收听收看了电视电话会议实况。陈晓东、何益军、吴道健、张元健、丁兴华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
市委书记陈晓东在会上强调,各镇(区、街道)、各部门要强化一个基本认识,生态环境已成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守的底线。老百姓对碧水蓝天、绿地田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要摒弃“速度优先”的发展观念,理清小发展与大保护的辩证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底线。生态环境,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决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要把握一个基本判断,生态环境已成为小康决胜仗必须突破的短板。污染问题与民生幸福形成矛盾,决不能让矛盾在手里“滚雪球”,必须千方百计去解决。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压力并存,面对当前环境容量“超载”、生态建设“欠债”的困局,必须揭开“伤疤”、直面“顽疾”,宁可“伤筋动骨”,也决不能停滞不前。环境质量与城市形象不相匹配,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与“世界长寿乡”品牌相适应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洗心养肺、长寿养生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切实构筑具有强力支撑作用、难以被人取代的独特优势。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遵循系统化思维。做实遏制增量、出清存量、控制变量三篇文章,打好水系治理、蓝天保卫、土壤修复三大硬仗,构建共同监管、司法保护、执法监督三项机制,突出企业尽责、群众参与、舆论引导三个支撑,以系统化思维进行整体谋划,注重勠力同心、“握指成拳”,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伤”,驰而不息推进美丽如皋建设。要明确一个基本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把责任落到实处。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里最难啃的“硬骨头”,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要以坚强有力、运转高效的指挥推进责任落实,以不留情面、直指要害的督察检视责任落实,以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考核强化责任落实,以动真碰硬、绝不手软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要像抓项目建设一样,构建起指挥、督察、考核、问责“四位协同”的责任落实体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市委副书记、市长何益军对过去一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表示肯定。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他指出,要锁定目标,倒轧时点,切实抓好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从严压实责任、务实推进整改、坚持严格标准、坚持把“绿色成为普遍形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把整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如皋的重要抓手和具体行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加强整改,确保以过硬的成绩通过这场“大考”。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化工、印染等行业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力实施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切实抓好土壤和固体废弃物治理,着力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要健全机制,强化责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建立全域覆盖、全民行动的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效的组织、严密的体制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会上,副市长黄文斌还就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南通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情况作了集中点评。市环保局、长江镇(如皋港区)等单位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
1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