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同志深情话别,张建华同志接任如皋市委书记……
12月27日下午,我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南通市委副书记张兆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南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陈钢主持。 会上,吴陈钢宣读了省委和南通市委关于如皋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张建华同志任中共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如皋市委书记职务。
陈晓东: 有一种情感,让我读懂如皋 刚才,吴部长宣读了任用决定,张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因工作需要,组织安排我担任南通市政府副市长,这既是对我个人的厚爱,更是对如皋工作的肯定和未来发展的信任。对组织的决定,我表示坚决服从。 2013年1月,也是这样的冬季,我从苏通园区来到如皋工作,寒来暑往,转眼间已是六个春秋。六年的朝夕相处,这里的一草一木变得如此熟悉,这里的干部群众彼此这般亲切,可以说,如皋已成为我挚爱的第二故乡。自从到南通任职后,每天晚上回到如皋,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大概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要和如皋挥手道别了。此刻,当真正面对离别时,看着同志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回想起与大家携手奋斗的一幕幕场景,心中却是感慨良多、万般不舍。 耕东皋之沃壤,获秋垄之稻香。如皋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城市,这里的人们温厚、善良、勤勉、朴实,有着很好的亲和力和执行力,六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由衷地感到,如皋真是一片干事创业的好土壤。在过去的72个月、2184天里,我总能感觉到被一种浓浓的情感所包围,让我慢慢去回忆、慢慢去读懂。 在这里,我读懂了一种理解支持的信任之情。在如皋工作的六年里,我时常感到,无论人有多忙,无论事有多难,始终有一种力量在推动,始终被一种温暖惦记。 这六年,特别是我担任市委主要领导以来,我们审时度势,研究提出了“陆海江黄金交汇点、沪苏通高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对标慈溪、学赶张家港”的追赶目标,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我们因地制宜,挖掘弘扬了“勠力同心、同甘共苦、坚韧不拔、善作善成”的新时期如皋治沙精神,提振起“遇到矛盾就兴奋、碰到困难就迎上”的精气神,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我们立足现状,创新建立了指挥部工作推进机制,组建新城建设、城市水系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如皋港转型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软件园建设六大指挥部,成为推动如皋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四梁八柱”。 这六年,我与大家一同见证如皋站上“四个千亿”的新起点,见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等载体平台的相继挂牌,见证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的相继获得,见证支云足球三年冲甲的成功传奇,见证如皋在全国县市综合实力百强榜、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上的步步晋位。 这座城市取得的每一份荣誉,都属于145万如皋人民,是你们的理解支持,给予我们不断的鼓励鞭策;都归功于在座的四套班子、社会各界以及敢于担当作为的各级干部,是你们的辛勤付出,给予我们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也坚信,有了你们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如皋未来的愿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这里,我读懂了一种敢于挑战的奋斗激情。如皋著名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有一句名言:“我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觉得,这种“挑战不可能”的激情,根植于每个如皋人的骨子里,流敞在每个如皋人的血脉中。 还记得,盐通铁路如皋南站的设立,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全力争取,最终“化不可能为可能”,推动如皋真正意义上迈进“高铁时代”。 还记得,目标创成全国文明城市,15年来,145万雉水儿女同心协力,争朝夺夕,2017年成功圆梦,在苏中苏北县级市中率先跻身全国文明城市。 还记得,如皋港开通集装箱业务,我们顶住压力,埋头苦干,吞吐量连续四年实现翻番,实现由0至30万标箱的标志性突破,距离江海联运“枢纽港”的梦想更加接近。 还记得,我们通过“十年磨一剑”的不懈努力,致力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如今的如皋软件园已经入驻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25000人,跻身中国十佳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 还记得,我们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全力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板块,成功集聚6家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荣获联合国首个“中国氢经济示范城市”,成为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永久会址,氢能产业逐步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标性产业集群。 当然,可以回忆的点滴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曾经的奋斗历程,凝练成的精神力量,将会成为绵绵不竭的动力源泉,推动如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里,我读懂了一种勇于探索的创新热情。创新路上难免艰辛,但每一步艰难的迈出,都似华章上演前的序曲,每一声成功的欢呼,都是对创新最高的礼赞。六年来,我们秉持“要么做第一,要么做唯一”的追求,在改革创新的进程中,创造出一项又一项亮点。 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组建六支综合性执法队伍,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为推动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如皋经验”。 我们大力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目标,在全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中勇夺县级城市第一名。 我们以党建标准化为引领,积极创建国家基层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大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步伐。 我们聚焦富民增收,创新实施“晚霞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五道医疗保障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稳步上扬。 在这里,我读懂了一种肝胆相照的同事友情。茫茫人海,相逢是缘,在我看来,与如皋的相遇,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就像一束光簇拥太阳。六年来的工作,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关心和支持,这让我倍感温暖。 历届市四套班子老领导热心关注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在面临重大困难和重大决策时积极建言献策;市委常委班子团结协作、履职尽责,共同维护起良好的政治生态;益军同志是我的好搭档,他工作思路多,执行能力强,带领政府班子狠抓工作落实,力度大,成效好;道健同志在政府期间是我的得力助手,到人大工作后带领人大班子很好地发挥了监督和支持作用;元健同志带领政协班子围绕中心积极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与市委保持一致,围绕确定的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风雨同舟,砥砺奋进。 千言万语,百感交集。在这里都化为两个字:感谢! 感谢省委、省政府和南通市委、市政府,给予我展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平台;感谢全市各级干部,对我工作的全力支持,对我个人的理解与包容;感谢全体如皋人民,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与参与,这一切,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虽然亲人生病不能相伴左右,虽然每年春节不能回乡团聚,但他们一直给予我充分理解和倾情陪伴。 我也深知,虽然我的工作付出了一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许多战略性工作布局才刚刚破题,许多影响如皋长远发展的要事难事还没有完成,许多既定的工作目标还没有得以实现,借此机会,向继续奋斗在如皋发展一线的战友们表示真诚的拜托!对因个人原因留给如皋的不足和遗憾表示深深的歉意!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次省委和南通市委决定建华同志到如皋担任市委书记,充分体现了对如皋发展的高度重视。建华同志既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又长期在南通综合部门工作,具有很强的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能力,希望大家像过去支持我一样,全力支持建华同志的工作。我相信,在以建华同志为班长的市委坚强领导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魅力如皋的征程上,如皋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加坚实! 同志们、同事们。虽然从今天开始,我就正式离开如皋了,但今后无论身处何方,我的心中永远都会牵挂着如皋,我的各种联系方式都会保持畅通,我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如皋的发展加油喝彩、帮助支持! 最后,请允许我以一个如皋人的名义,真诚地祝福如皋的未来越来越美好!祝福145万如皋人民越来越幸福!祝福亲爱的同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张建华 刚才,吴部长宣布了组织决定,我完全拥护,坚决服从。市委张书记对如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如皋是南通的一座明星城市,我在南通工作,对如皋并不陌生,平常也多有接触。如皋历史文化厚重,长寿、花木等城市文化名片响亮。如皋经济基础厚实,许多发展指标走在全市前列。如皋改革动力强劲,很多创新经验全省推广。如皋发展活力十足,如皋干部有干劲、敢担当,如皋人民勤劳智慧、淳朴善良,政通人和、发展势头正猛。 特别是近年来,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晓东书记、益军市长团结带领如皋干部群众,在如皋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接续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应税销售、服务业应税销售和建筑业施工总产值全面突破1000亿元大关,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24位,在苏中苏北县级城市率先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如皋市委凝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奋斗的结果,晓东书记作为班长,发挥了十分关键的领导作用。他在如皋担任党政主要领导6年,统筹谋划全局,创新发展思路,聚焦聚力抓发展,亲力亲为抓项目,推出了一系列好思路、好举措、好作风、好成果。益军市长年轻有闯劲、工作有干劲,和晓东书记一起,勠力同心、善作善成,推动如皋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树立了很好榜样。 这次市委决定由我担任如皋市委书记,从晓东书记手里接过接力棒,这既是肯定和信任,更是鞭策和期望。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倍加珍惜与如皋人民共事创业的机会,守土尽责、只争朝夕、全力以赴,以实际行动向市委、市政府和如皋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切实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讲政治聚合力。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切实把理想信念筑牢、把政治立场站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讲政治落到具体行动中,聚焦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细化落实,确保上级要求在如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如皋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创造性开展工作,与班子成员坦诚相待、风雨同舟,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好氛围,凝聚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抓发展争先锋。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谋大事、抓发展上来。发扬担当奋斗的作风,坚定扛起如皋发展的重担,履好职尽好责,竭尽所能跑好这一棒,巩固和提升如皋在全市的地位,推动如皋改革发展再创新业绩、谱写新篇章。发扬接续奋斗的作风,尊重发展规律,锁定既定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实事。发扬实干奋斗的作风,从正在做、必须做的事情抓起,从有利如皋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工作抓起,扎实推动项目建设、城市发展、生态文明、改革开放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南通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中,展现如皋的担当作为。 三是惠民生办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群众所想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民生热点,更大功夫办好民生实事,统筹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工作,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让如皋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 四是守纪律作表率。保持清醒头脑,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市委“十项规定”以及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任何时候都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带头接受各方面监督,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带头注重家风建设,教育好、管理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担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抓班子,带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今天,接过发展的“接力棒”,也走进了人生的“新考场”。我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如皋的干部群众一道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携手共进、奋力推动如皋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为“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张建华同志简历 张建华,男,汉族,1968年9月出生,江苏海门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07-1986.08 南通师范学校学习 1986.08-1992.09 海门县余东中心小学教师、教导副主任 (其间:1988.06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大专毕业) 1992.09-1993.01 海门县余东中心小学副校长 1993.01-1994.07 海门县政府办工作 1994.07-1996.01 海门市政府办秘书 1996.01-1998.07 海门市政府办综合科科长 1998.07-1999.12 海门市政府办副主任 1999.12-2000.09 海门市正余镇镇长、党委副书记 2000.09-2006.06 海门市正余镇党委书记 (其间:2002.06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毕业;2001.08-2003.12中央党校法律专业本科学习毕业;2003.02-2004.07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学习毕业) 2006.06-2007.05 海门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 2007.05-2007.11 海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办主任 2007.11-2008.08 海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办主任,滨海工业新区党工委书记 2008.08-2009.09 海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办主任,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 2009.09-2010.02 海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秘书长、市委办主任,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 2010.02-2010.09 海门市委常委、副市长,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 2010.09-2011.01 海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 2011.01-2013.12 海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13.12-2017.01 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处级) 2017.01-2017.02 南通市委副秘书长(正处级) 2017.02-2018.12 南通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 2018.12- 如皋市委书记
微信扫一扫,手机查看
-
10380